江念沉浸在新小说的创作中,她笔下描绘的乡村教育故事逐渐成型,可在情节推进时,她遭遇了瓶颈。她试图展现乡村教师坚守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却总觉得叙事流于表面,无法触及问题核心。为了突破困境,江念再次深入乡村,与教师、学生及家长们朝夕相处,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挖掘那些藏在平凡生活里的动人细节。
沈逸则在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面临战略抉择。随着公司在行业内知名度提升,有大型企业抛出收购橄榄枝,若接受,能获得巨额资金与成熟市场渠道,但会失去公司控制权;若拒绝,就得独自面对拓展市场、持续创新的巨大压力。沈逸陷入两难,与团队核心成员多次商讨,依旧难以定夺。
一天深夜,江念结束乡村调研回到家中,满脸疲惫却难掩焦虑。她和沈逸坐在客厅,暖黄灯光下,两人倾诉着各自的烦恼。“我好像走进了死胡同,怎么也写不出那种能打动人心的真实感。”江念无奈地说。沈逸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别着急,你深入乡村的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再梳理梳理,从细微处入手,也许能找到突破口。”谈及自己的困境,沈逸苦笑着说:“收购的事,我怕一步错,满盘皆输,可又不甘心放弃公司的主导权。”江念鼓励他:“你白手起家创立公司,它就像你的孩子,你最清楚它的潜力,跟着你的心做决定。”
在江念重新梳理乡村调研笔记时,一个细节让她灵感闪现。一位乡村教师为了给学生买课外读物,省吃俭用数月,这份纯粹的爱与奉献,成了小说的情感核心。她调整叙事结构,围绕这个情节展开故事,让乡村教育困境与教师的坚守形成强烈反差,故事一下子有了灵魂。江念兴奋地把新构思讲给沈逸听,他也为她感到由衷高兴。
沈逸在反复权衡后,决定拒绝收购。他深知公司自主发展虽艰难,但能坚守创新理念,掌握未来发展方向。他向团队宣布决定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随后,沈逸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市场拓展计划,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加国际行业展会,展示公司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
江念的创作渐入佳境,可身体却因长时间劳累和奔波亮起了红灯。她在一次写作时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沈逸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工作赶到医院。看着病床上虚弱的江念,他心疼不已,自责没有照顾好她。医生叮嘱江念要好好休息,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江念醒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小说创作,沈逸严肃地说:“身体是最重要的,创作可以等你康复了再继续,我不想你这么拼命。”
在沈逸的悉心照料下,江念的身体逐渐康复。这段养病时光,让她重新审视生活与创作的平衡。康复后,江念调整了创作节奏,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继续创作。
沈逸的公司在国际展会上大放异彩,与多家国际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然而,跨国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贸易政策和技术标准都需要一一协调。沈逸带领团队学习各国文化和贸易规则,与合作方进行多轮视频会议和实地洽谈。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默契,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升。
江念的新小说初稿完成,她邀请了一些业内朋友和乡村教师阅读并提出意见。大家对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江念认真梳理这些建议,对小说进行精心打磨,力求让作品更加完美。
随着江念小说修改的推进和沈逸公司国际合作的深入,他们在各自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未来依旧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们凭借着彼此的支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爱与梦想交织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他们的故事还在续写,激励着彼此和身边的人勇敢追梦,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