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寿宴结束没两天,三名太医院千金科御医共同确定了宁玥身怀有孕的事实,而且是民间俗称的“撞门喜”。太后大喜,流水般的赏赐搬进了端敏殿。
然而宁玥的怀相却不是很好,整日反胃呕吐是妇人有娠常见的病症,除此之外宁玥还整日头晕目眩,夜间也睡不太安稳。御医多次诊断之后才确定,宁玥当年随军只是身体有亏,后来重伤又伤了根本,身体还没完全调养好,再加上忧思过甚,身体承受不了这么多的损耗,所以反应才会如此剧烈。
太后听罢,赶紧问:“这一胎可还稳固?”
太医赶紧回答:“启禀太后,王妃腹中胎儿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王妃身子弱,又是头胎,难免多吃些苦头。日后还要精心照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才是。
听到这里,魏天瑜皱起了眉头,一句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这个细节被太后扑捉到了,问道:“吾儿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魏天瑜犹豫再三,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妇人有娠之事我也不懂,只是王妃如今身子弱,不如调养两年再说孩子的事?”眼下之意便是要打掉这个胎儿。
太后冷哼了一声,道:“不懂就不要乱说话。”
太医也慌忙插嘴:“大王此举万万不可。妇人有娠便如种瓜,瓜熟蒂落方是正道。若瓜未熟而摘,于母体而言损耗更甚。况且如今王妃的症状虽然剧烈但也属正常,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还请大王三思。”
魏天瑜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便闭了嘴,低头看脸色苍白的妻子。宁玥显然听到了刚刚的话,却无力说话,只是对魏天瑜摇了摇头。
“不若,”魏天瑜又对着太后说,“让王妃搬回王府吧。王府是我们的家,也是她熟悉的地方,她住回去会自在许多。清风殿也重新修好了,如今儿已有了王妃,再空着也不是回事了。”
太后一想也是,在宫中毕竟不如在自己家里舒心,可还是挣扎了一下:“她若是回去了,还要管府里的一干子事;而且你们都还年轻,这生孩子的事情你们又懂多少?”
魏天瑜早就想清楚了:“回母后,儿子后宅简单,事情也不多,阿玥回去之后想管便替儿子管上一管,不想管便如从前一般。阿玥住在宫里,儿子心中总是挂念,搬了回去儿的王府才称得上是家。至于教导阿玥孕中事宜,儿还想请母后帮忙找几位经验丰富的妇人来帮忙。此外儿的王府离成安伯府和齐府都不远,伯夫人和阿盛的母亲也都偏爱阿玥,会经常上门陪伴阿玥的……”
见儿子早就把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太后就知道放宁玥回去是势在必行了。而且当初扣留宁玥更多也是为了好好观察一下这个儿媳妇,帮魏天瑜排除潜在的危险。如今看来宁玥已经安心地做她的瑞王妃了,如今又有了孩子,该是定下心来了,那便再也留不住了。
太后又教导两人一番话,又召来了钦天监,定了月底皇帝万寿节后再动。此事方才落定。
“阿玥你放心,清风殿我已经命人重新修过了。你若是还不愿意回去,先住瑞风殿也可以。罗兄已经得到喜讯了,母后也已经召他入宫来,下午你就能见到他了。”
躺在床上的宁玥只能抓一抓魏天瑜的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皇帝的寿诞很快也到了,宁玥吃了药之后症状好了很多,随着魏天瑜出行了上阳宫宫宴。因为宁玥有孕之事,皇帝很是高兴,专门传召了罗信前来觐见。罗信容貌仪态均是中上,甫一登场就获得不少青睐,加之是王妃之兄,又有无数人在盘算着他续弦一事。
早就请人写好的祝寿词经罗信一念又给他加分不少,献上的寿礼更是震惊朝堂,内侍刚要宣读早就准备好的封赏圣旨,却被皇帝拦了下来。
皇帝站起身,亲自走到罗信身边,拉起他的手臂,递上一杯酒,说:“罗卿本为王妃之兄,与我应是一家人。然罗卿受封非为王妃之故,实乃有大才——罗卿改土归流策在前,铁军操典在后,今又进献矿脉图,文韬武略兼备,赤胆忠心日月可鉴。这杯酒,敬罗卿!”
皇帝一番话,昭示了罗信晋位并非因为裙带关系,而是靠的他自己的才能。特别是矿脉图,以及罗信愿意效忠的表示,显得之前的封赏不够。这也是皇帝有意千金买骨以招揽天下英才。
宫宴之后,罗信送宁玥回长庆宫。路上,宁玥靠在软垫上与罗信说着话,魏天瑜自觉地在外边骑马。
“你把手铳送给魏天瑜了?”
宁玥点了点头:“他时常在外奔波,树敌又多。给他比我留着作用更大。”
罗信叹了一口气。上次试炼的精钢只做了两把手铳,他自己留了一把防身,另一把给了宁玥,结果宁玥向魏天瑜示威之后转手又送给了魏天瑜。女生外向起来真可怕。
“我不是向着他。我长居宫中身边守卫森严,就算是出行,周围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护卫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普通危险根本近不了身。说起来,上次魏天瑜能死里逃生还多亏了你呢,这功劳应该算在你头上。”
在窗外的魏天瑜听到了这话赶紧接过去:“是啊兄长,多亏兄长的神器我才能及时回来。改日阿玥身体好一些了,我定带她上门道谢。”
车内两人异口同声:“你闭嘴!”
说完后,车里车外陷入了沉默。上次宁玥在宫外遭遇了青穆大神官之后获得了一些信息,然后彻夜和罗信讨论,也没讨论出结果来。这件事一直压在两人的心头,就算是宁玥腹中有了孩子也没办法把所谓的末世预言放下心头。
“明日便要出宫了,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宁玥点了点头:“大多数东西都已经搬回王府了,还剩下的明天再搬。”宁玥回到宛京之后,皇帝皇后和太后以及各宫下赐的东西都堆积在端敏殿后腾出来的库房里,除开有些是不能带出宫的,剩下的东西打包都用了很长时间,有些不是急用的东西一早就搬回王府了,留了几车明日随着王妃一起回王府。
“你回去之后住清风殿吗?”
宁玥回答:“我看过新修的清风殿,又让他们改了两处,回去后暂时住瑞风殿吧。魏天瑜住和风院。”
说话间,马车已经到了长庆宫。罗信和魏天瑜夫妇告别,并约定次日再见。
出了长庆宫,宁玥一行人并没有直接回王府,而是去拜谒了定陵——魏青云的陵墓。
两百多年过去了,高高的土封依旧巍然耸立,当年的黄土却已经郁郁苍苍。魏青云构建的王朝岿然不动,祭拜他的庙堂还如初建时的金碧辉煌。
得了瑞王府的通令,有司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引导着三人祭拜了大陈太祖皇帝魏长风。早上因为下雨出发得晚了一些,众人祭拜完毕几乎要过了饭时,宁玥匆匆吃了饭食,没有休息就要进入地宫。
外边是炎炎夏日,地宫里却有些阴冷。幽暗昏惑的长明灯努力地照着地宫里摆放的物件。地宫中最明显的便是立在中央的太祖等身石像。宁玥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在看到石像的时候还是压抑不住心里的想念和哀伤,轻轻地靠在罗信的身上,暗自垂泪。
罗信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这石像看起来除了老了一些,还真像。你看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平定乱世、建立新朝,最后受万世敬仰,这是每个男人的毕胜追求,你我该为此感到欣慰啊。”
宁玥点了点头,接过罗信递来的手帕,擦干眼泪,开始看地宫的墙壁。
地宫的墙壁上画着墓主也就是魏长风的生平大事。壁画上魏青云的故事从他和前朝康佑帝之间的情谊开始的。彼时的康佑帝还是太子,两人在互相不知身份的情况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康佑帝登基之后,召魏长风入朝,破格授予高官,并以公主下降。魏长风也并未辜负挚友的信赖,对内牵制权臣,对外平定边乱,颁布新政,教导皇嗣,李朝眼看就要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好景不长,不过数年的时间,康佑帝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急召还在边疆训练铁云骑的魏长风回京,终于在临终时将年幼的旻帝和李朝江山托付给了魏长风。魏长风先是受封太尉掌天下兵马,后来又被封虞王加九锡。
魏长风权势日盛,朝中有人愈发不安,暗中挑拨旻帝与陈王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阻止新政。无奈之下,魏长风只好避走卫州,为旻帝驻守卫城。
魏长风到卫州不足三年,长庆宫发生宫变,旻帝几乎命丧宗亲之手。虞王麾下潜藏在宛京的铁云骑及时救出了旻帝,并护送至卫城。旻帝跪在魏长风膝下痛哭流涕,悔不当初,求陈王回朝,并说可以禅让皇位。可魏长风只是营建了上阳宫,并把旻帝送回了宛京。
虞王治下在新政中逐渐物阜民丰,而旻帝陷在前朝和后宫的无限争斗中无法脱身。一次微服私访后旻帝终于下定决心禅位,可魏长风固辞不受,知道旻帝率百官巡幸卫州时,跪地献上传国玉玺,这才逼虞王上位。魏长风改卫州为平州,改卫城为平京,保留旻帝帝号和一应待遇,仍居上阳宫。旻帝终于如愿以偿成为逍遥天子,魏长风则成为了天下至尊。
宁玥的手慢慢划过这一幅幅壁画,直到最后一面空白的墙壁。魏天瑜在身后解释:“这便是断龙石。”断龙石,就是地宫通向墓室的大门。大行皇帝下葬之后,砍断绳子,断龙石落下,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进入到墓室去了。
宁玥和罗信在地宫中缅怀了许久,才不舍地离开了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