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追书网 > 太子今天登基了吗 > 第54章 请罪

第54章 请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郡守府内,热闹非凡,进进出出的人影不断在府内攒动,小六在厅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目光时不时地扫向门外,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重要的消息。

然而,每一次门外传来的脚步声,都只是让他更加焦躁不安。

“怎么会这样……”小六低声喃喃,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可置信和愤怒,“金鳞卫可是精锐中的精锐,怎么会全军覆没?”

李平君一个瘦弱女子,又是如何打败金鳞卫的,他与金鳞卫交手都不一定能占上风,更何况是十位。

“刘小将军,”小六停下脚步,看向刘黎,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您倒是说句话啊!现在太子殿下和雁辞大人下落不明,李平君又不知所踪,我们该怎么办?”

刘黎坐在一旁,目光呆滞,显然还没有从李平君死而复活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的边缘,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经被抽离了身体。

刘黎缓缓抬起头,目光依旧空洞,声音低哑而无力:“李平君……她明明已经死了……我亲眼看着她被挫骨扬灰……怎么会……”

小六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从下午开始刘黎就是这种状态,三年前他侍奉在太子身边,没有参与百越战场,对当年发生了什么事可是一点也不知情。

事后他翻了一下郡府的志事,和其他老兵的讲述,才堪堪明白了当年发生了什么事。

他只知道李平君之前被称作云岭夫人,一个在百越地区非常有名望的奇女子,三年前与雁辞所率领的青乾军合作共抗魏霍二家,大捷。

后来云岭夫人因叛国之罪被雁辞所杀,李氏一族和云岭义军也未能幸免。

不过这一事处理的非常隐秘,除去行刑的人,几乎没人知道云岭义军已经彻底消失,大部分百姓只以为云岭义军被划为官军吃上了皇粮,而李氏一族则是搬到了更为繁华富庶的上京过好日子。

刘黎此刻的状态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决策。李召和太喜被雁辞派往蒲州郡协助李瑾处理民族政务。

现在他就是整个府衙的主心骨,不能自乱了阵脚。转身看向门外,风雪依旧呼啸,夜色深沉得仿佛要将一切吞噬。

“报——”一名侍卫匆匆跑进厅内,单膝跪地,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大人,山下传来消息,搜寻太子殿下和郡大人的人马被大雪阻拦,无法上山!”

小六的心猛地一沉,拳头紧紧攥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低声吼道:“废物!一群废物!太子殿下生死未卜,你们却连山都上不去!”

侍卫低下头,不敢多言。小六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此刻发怒无济于事,必须尽快想出对策。

“传令下去,”小六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加派人手,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太子殿下和雁大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是!”侍卫领命而去。

就在这时,另一名侍卫匆匆跑进厅内,单膝跪地,声音中带着几分古怪:“大人,我们在山下抓到了一个人,他说要见您和刘小将军”

被提到名字的刘黎小六同时一愣,目光中满是疑惑。小六皱眉问道:“什么人?”

“这……”侍卫的表情有些古怪,“大人还是亲自看看吧。”

不多时,一个身影被带了进来。那人衣衫破旧,身上还带着风雪的气息,面容清俊,却比记忆中多了几分健壮和英气。

“长孙斯年?!”刘黎的声音陡然拔高,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你怎么也死而复生了?真是怪了。”

除却刚开始的震惊,小六此刻又多了一些戒备和审视,目光死死盯着那人,一副你要敢上来我就敢和你掰头的模样:

“你真是长孙斯年?”

毕竟上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已经把他们的两个主子搞下悬崖,又杀了十余个精锐金鳞卫,他不得不防一手。

长孙斯年抬起头,看着两张隐约有些熟悉,但是在记忆里却又十分陌生的脸,目光中带着几分困惑和歉意:“抱歉,我……我记不清了。三年前我醒来时,就已经失去了所有记忆。”

小六谨慎问道:“你坠崖后没死?”

长孙斯年点头:“三年前我被我妻子所救,才幸免于难。”他从怀里取出来了一份草纸,乃是临行前雁辞亲笔所写,里面记载着药物的位置和嘱咐。

因为他的家中不曾备有笔墨,雁辞用的碳灰所记,经过长时间翻山越岭的颠簸和摩擦,碳字已经有些模糊,但还是能勉强看清楚字形。

“太子殿下身负重视危在旦夕,雁辞大人特意嘱托我前来取药。”

小六接过那封皱巴巴的草纸,雁辞的字迹特别有标志性,当年乾建国,雁辞曾受命编撰修整文字,他的编写过的全字文至今还在被供奉在上京城北的新修建图书馆中,为万民习字之开本。

字迹方方正正,一笔一划清晰分明,至今都无人可模仿雁辞的那种既规矩又放松的感觉。

小六不疑有他,“我去取药,刘黎,你待会与斯年一同上山。”

他还需要坐镇城中统筹一些事情,刘黎状态不好,跟随斯年上山最为合适,况且照当时情形所见,对于李平君之事,显然雁辞知道的更多,倒是可以让雁辞与刘黎解说,也省得他心中郁结。

……

取药的这段时间,劳累了一整天的雁辞一刻也不敢懈怠,精神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将乔承陵搂在怀里,指尖一直抚脖子侧面的颈动脉上,生怕那微弱的脉搏停歇一般。

他想了很多事情。

如果他当初没有杀掉李平君,又是否会发生如今之事呢?若当初没有留在云岭,而是直接返回上京,又怎么会发生如今之事呢。若是没有南征一事,一切的一切便没有了开端。

可是这样历史的滚轮还是会继续往前,乔承陵最后也会像李平君所说那般自焚于长乐宫。

他想起那日所卜卦象,一切皆是命啊。

“长孙丞相……是个怎样的人?”柔堇坐在炉火前,眸光暗淡,神色带着几分紧张和拘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

她着实没想到三年前救下的少年,竟然是当朝丞相之子。她一介身份低微的医女,又怎能高攀如此大户?

既有丈夫恢复记忆后抛妻弃子的恐惧,又有能被带到上京生活的奢望。经过三年多的相处,她坚定的相信自己的丈夫绝不会是抛妻弃子之人,只是一想到她可能会因身份原因而被夫家拒之门外,就揪不住的难受。

她也不是贪图富贵之人,若真有那一天,只希望夫家能将儿子给她抚养,自己这一世后半辈子,好歹也有个依靠。

雁辞看出眼前这名少女的担忧之处,下巴抵在乔承陵的额头上,闭目片刻,仿佛在思索如何回答。

当年建国之初,以他的功绩,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官拜丞相,乔叶也正有此意,却被他以身体不便为由拒绝,因此获得了太子太傅这个闲职。

丞相一职也就空缺了下来,彼时的长孙辽还是御史大夫王谦府中的门客。

直到两年后,长孙辽卓越的政治才能被王谦注意到,一步一步将他托举到了丞相这一位置。

这些年虽然和长孙辽政见不和,偶有摩擦,但他确实是个为民情愿的好官,一年工作三百六十天。天未亮便已开始处理地方政务,条奏朝堂,事无巨细,皆要亲自过问。

闲暇之余还会下至民间,体察民情,倾听百姓的疾苦。

长孙辽的勤勉与正直,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两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雁辞也不得不承认,长孙辽的所作所为,无愧于“丞相”二字。

“长孙丞相虽然位高权重,但为人正直,体恤民情,是个好官。”雁辞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抚。

柔堇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希冀:“那他……会不会嫌弃我的身份?”

雁辞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何姑娘不必妄自菲薄。你心地善良,医术高明,救了长孙斯年,也救了太子殿下。你的品德和才能,足以让任何人敬重。长孙丞相若是知道你的为人,只会感激你,绝不会嫌弃你。”

闻言,柔堇的心情才算稍稍平复了一些,正要开口说话,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马蹄声、脚步声混杂在一起,仿佛有一大群人正迅速靠近。

柔堇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站起身,目光紧张地望向门外:“这是……怎么回事?”

迅速走到窗边,透过风雪望去。只见外面乌泱泱来了一片人马,火把的光芒在风雪中摇曳,将雪中小屋团团围住。

众多人影中,她看见熟悉的丈夫骑着马走在人群之中。

“天赐!”柔堇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喜和释然,眉间的忧虑之色这才消除。

屋外,长孙斯年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小屋门前,身后跟着刘黎和一队人马。

他的脸上满是疲惫,只是这一次,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清醒与坚定。

推开门,风雪夹杂着寒意涌入屋内,但他的声音却带着几分温暖,他一把将柔堇搂在怀里,牢牢抱住,宽大的肩膀给予了她无尽的安全感,只听耳边传来男人炽热的呼吸:“柔堇,我回来了。”

“国师!太子殿下!”

刘黎从他身后踱步而出,见到床上虚弱的二人,立马单膝重重的跪在地上,低头抱拳道:“国师大人,末将保护不力,让殿下和您受如此大的惊吓,末将有罪,还请国师惩罚!”

来的路上他就听说长孙斯年讲述偶然救到二人之事,得知二人险些葬身狼群口中时的心惊肉跳,到太子脉搏虚弱差点被判死刑时的两眼一黑,心情如过山车般起承转合。

“你的罪,等回京之后,自有陛下定夺。”雁辞冷冷说道,语气中多有不满。

刘黎身为太子亲卫,负责祭天当日的所有护卫事宜,却偏偏将李平君这人放进来伤害太子,造成现在的局面。

无论刘黎是否有意,这其中的罪罚难免逃脱不得。

如今他只是云岭郡的小小郡守,早已不是京中地位斐然的国师,没有权利处置刘黎,最起码也得等乔承陵醒来,由他亲自处置。

“药拿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