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追书网 > 赘婿科举路(科举) > 第42章 第 42 章

第42章 第 4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徐京墨从书桌上抽出两本书递给两位好友,“这是这两年的经典判案,虽然不知道咱们这位出自大理寺的考官会不会从中选题,但是多了解一二还是好的。”

这是温大学士的提点,徐京墨去书铺买了三本,两本送给好友,一本自己研读。齐国的政局虽然有些混乱,但是这为官之人也并不全是昏庸无能之辈。端看这判案的摘录就知道,世家侵占农田一样会被官府入刑。

本朝科举的第二场会考到判语,所谓判语就是要求士子对判题进行论述,最后依旧本朝的律令给出具体的法律意见。莫要以为这是个送分题,判语一共五道,若是未曾涉猎明法,这五题怕是一题都答不出来。

左言和杜领航都是读过明法的,不过有了这案例集,肯定事半功倍。

到了考试前夕,左言回到家中备考,但是杜领航仍然留在书院。直到考试当日,杜领航都是随着书院的马车一起去的考场。

乡试一共三场,每场三天,共计九日六夜。

等徐京墨再见到两位好友都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看他二人的状态,考的都还不错。

“京墨,这次多亏了你送的书。”这次考的判语题目颇难,若是没看过这些年的案例,恐怕答题不易。过往的判语都是一事一盘,这次的判语中有两题涉及两件事,不知主次谈何判断。

“这可不关我的事,那判例的书满街都是,买的人也不少,就是不知道读的人有几许。”

三人没注意的是,旁边一个学子一直在他们身边侧耳倾听许久了。

等了差不多一个月,乡试的成绩总算要出来了。

徐京墨大清早就陪着两位友人到布告栏附近的酒楼等成绩,他们身边的小厮可是大清早就守在布告栏那里了。

看的出着两人有些紧张,徐京墨也不说破,反倒是说“等成绩出来,我要去趟金陵,你们可有喜欢的东西,我好顺道带回来给你们。”

“好端端的去金陵做什么?”

“我有一挚友也是今年下场,这次必是榜上有名,考试前我不好去打扰他,出来成绩总要去为他庆贺一二。”

徐京墨说的就是谢长歌,他去金陵还有个原因是南宫一家也要去金陵。南宫二爷的酒楼经营的一塌糊涂,那位老夫人已经去南宫家闹了几回了,非要南宫君烨帮衬他弟弟。

怎么帮衬,最好就是由他出面,去帮他那个蠢弟弟把往后数十年的生意都谈下来,让他的蠢弟弟躺着数银子就好。

南宫君烨怎么可能答应,这老夫人仗着自己是长辈,隔三差五就要去闹一会,搞得南宫家不胜其烦,所以才打算借着生意的名头到金陵去避避。

被徐京墨这么一打岔,两人烨顾不得紧张了,倒是都关心起他的行程。毕竟金陵那边都不是好相与的,不然他也不会随着南宫家到临安了。

“不妨事,那人奈何不了我。”都断亲了,他能如何。

左言身边的小厮一脸欢喜的跑了进来,“少爷,您中了,是第四名。”

左言这名次比他自己预计的还要好,想来多少是因为判语占了些优势。他又问小厮,“杜少爷呢?”

“也中了,小的没细数名次,就急着跑回来给两位少爷报喜了。”

恐怕不是没细数,而是名次不高,不过杜领航也不在乎,乡试第几名有什么要紧的,他现在只求中举,名次什么待到日后会试再说不迟。

“恭喜二位兄长。”

十余年寒窗苦读,总算是成了举人了。

杜领航的小厮也回来了,他这次是第二十九名,他自己是很满意了,距离进士只差一步,往后三年好好努力便是。

第二日说好一起去同春楼庆祝的几人,最终没能去成。府衙来了人,说是有人状告杜领航舞弊。

舞弊是重罪,无论真假,官府都要认真对待。左言和徐京墨自是不相信杜领航会作弊的,但是来拿人的衙役似乎笃定他作弊一事。袁院长亲自过来,也不松口。

此事颇为蹊跷,徐京墨注意到那衙役将杜领航的书本都收了去,他们拿到那本案例集的时候表情有些许不同,所以这问题是出在这本案例集上吗?

二人随着袁院长一同去了府衙,还在那见到了杜指挥同知和杜领兴。

杜指挥同知一开口就给自己儿子定了罪,“本官也不知道这个混账居然如此不长进,简直有辱斯文,还请陈大人秉公处理,本官绝无二话。”

这是直接帮杜领航认罪了?徐京墨凉薄地看了眼满身是戏的杜指挥同知,刚要站出来,却被袁院长按住,袁院长行了一礼,“陈大人,老夫乃是重山书院的院长,杜领航乃是我书院的学子。这两位俱是杜领航的室友,也许他们能为度领航的清白证明一二。”

这陈大人曾任按察司佥事,屡破奇案被提拔成了按察司副使,之后又被调回京都,任大理寺右少卿。他为人刚正不阿,且颇有智慧,自然不会听信一家之言就给杜领航定罪,只是此案设计舞弊,需的要仔细审理。

“袁院长放心,本官自会查清此事。”

“陈大人,学生徐京墨,乃是杜领航的室友,杜同窗笔耕不辍,不知为何会被状告舞弊。”

陈大人并未回答他,只是说“本官不会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明日过堂尔等皆可旁听。”

三人回到书院后,袁院长才告诉他们是书院的学子告发杜领航,这人如今不在书院,他们亦是不清楚具体缘由,只能等明日再说了。

徐京墨喊来观言,让他给南宫家送了封信,又亲自去了趟温大学士府上。

次日过堂,到场的可不止是崇山书院的人,还有杜指挥同知父子。

那状告杜领航的人,徐京墨甚至不认识,还是左言告诉他,这人乃是肆班的学子。出身寒门,虽然有几分读书的天赋,但是不多,所以才一直在肆班。听说肆班的夫子曾今劝他退学,但是这人很执着,硬是要留下读书。

徐京墨瞧不上这样的人,真真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事生产,又读不出什么名堂,不过是荒废光阴罢了。

看着被衙役带上来的杜领航,只是精神要差一些,其他无碍。

一旁坐着的杜指挥同知指着他便开始骂了,“混账,还不赶紧认错,我杜家的脸都要被你丢完了。”

徐京墨和左言面露怒色,这人枉为人父。

“肃静。”那陈大人看了眼激动的杜指挥同知,虽未多说什么,却也让他闭上了嘴。

“刘贵,你状告杜领航作弊可有证据?”

“学生与杜领航同窗数载,此人不学无术,但是凭借家中关系升到了壹班。考前,他通过他的室友徐京墨买到了此次科考的试题。”

科举乃是国之大事,乡试的试题是由本省的出题,但是主考官可以根据情况做些变更。这试题出好以后,就会封印起来,直到考试当日的凌晨才完成试题的印刷,寅时才将印好的题目送出至考场。

按刘贵的说法,这舞弊一事不仅是杜领航个人的事,甚至还有从犯。

徐京墨闻言却是笑了,果然不出所料。

杜领航被栽赃心里自是不痛快的,但是他并未舞弊,所以也不惧陈大人的审查。但是这刘贵当真可恶,居然攀扯到徐京墨身上。杜领航不认识这陈大人,生怕他与徐京有过节,借故为难徐京墨,赶忙开口辩解。

“陈大人,学生从未舞弊,亦不清楚这买题之事从何说起。以前年幼无知,以为父兄皆在,可以混过这日子,直到亲姐被父兄卖了换前途,才知道这人只能靠自己。”

“混账东西,浑说什么。”杜指挥同知气的满脸通红,跳起来就踹了过去。

杜领航被踹倒在地,也不在意,反倒是嗤笑道,“怎的,你们做的,我还说不得了?”

陈大人重重地拍下惊堂木,“杜大人,这是公堂。”

杜家这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临安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谁家不知道?只不过这武夫以为别人不晓得罢了。

陈大人又问那刘贵,“你可有证据?”

刘贵自信满满地喊出杜领航身边的小厮,说“这是杜领航的小厮,他能作证,此外,学生知道徐京墨买的是何题。”

看着他这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徐京墨想知道一会他会不会后悔。

那小厮不是别人,正是杜领航的书童,也是陪着他长大书童。他看着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这人怕也是那对父子安排在他身边的,可笑他识人不清,竟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活在旁人的监视之下。

那小厮站了出来,不曾回头看过杜领航一眼,只是跪下说“大人,草民是杜少爷的书童,杜少爷确实是靠前从徐少爷手里拿到了一本案例集,考试后也曾说过这案例集有考试的原题。”

那本案例集早就被衙役收走了,此时才呈上来。

刘贵看着那本案例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好像这本书足以置杜领航于死地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