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派的【反两仪刀法】与昆仑派的【正两仪剑法】,均从两仪四象八卦中变化而出,都有八八六十四般变化。若刀法与剑法相济,则有四千零九十六般变化,几可化尽天下武功之纷繁复杂,发挥天下兵刃招数中的极诣,威力无比。
张无忌不识其中厉害,此番托大,只折一梅枝为兵刃,结果交手后才发现,这【正两仪剑法】和【反两仪刀法】联在一起之后,阴阳相辅,竟没丝毫破绽。尤其是何班夫妇与华山高矮长老逐渐磨合,两刀双剑配合得愈发严密,以致斗不过百余回合,就连遇险招。
其实,这正反两仪刀剑之术之奧妙精微,又可止如此?只不过易理深邃,何太冲夫妇及高矮二老只不过学得二三成而已,否则早已取胜。饶是如此,也制得这位在场上纵横一时的“曾少侠”狼狈不堪。
之前,张无忌先后与少林派、崆峒派诸人交手,虽然也精彩绝伦,但真实交锋时间甚短,让人难以揣摩。在普通弟子看来,远不如这一战来得精彩,而旁观各派中的长老名宿,也都指指点点,趁机教导本派弟子。
芷若一边认真听着灭绝师太对众弟子的教导,一边若有所思。
她在想怎么帮一把张无忌。
这次六大派围攻明教总坛,芷若的心路也是多有变化。起初她听闻天下反元义军多数都打着明教旗号,觉得此刻与明教开战,实属亲者痛、仇者快之举,然人小力微,师父灭绝师太更是一意要报师伯孤鸿子、师姐纪晓芙之仇,别说劝阻了,自己还反吃了一顿挂落。
之后一路远征行军,她想着既来之则安之,最多出工不出力,求一心安。
再之后,一面是与沿途所见所闻,让她确信明教内部稂莠不齐,反元义军固然是他们,但平素欺男霸女、江湖仇杀之事也少不了他们;即便反元义军内部也是良莠不齐,甚至多数是低层明教教众自发组织,而明教总坛却少有指导。另一面,既然是劳师远征,又哪里能免得了伤亡,几位师姐师兄之死,也让芷若明悟,既分敌我,自然也分生死。远征光明顶已不可阻,身为峨嵋派的一分子,又岂能坐看朝夕相处的师姐师兄们陷入苦战而旁观?遂硬起心肠,主动作为,手中长剑也多饮鲜血。
她只是一介小女子,没有胸怀天下的大仁大义,也没有救济万民的大本事,只想守护师父和众师姐妹。
此后,芷若心意一直未变,直到今天,张无忌主动站出来,要凭一己之力调解六大派与明教纠纷。
坦诚来讲,起初芷若虽私心担忧这昔日小伙伴的安然,但并不觉得其有成功的可能。然而随着事态一路演变,崆峒派、少林派已经出局,华山派虽还赖在场上,但若是此番其与昆仑派联手再败的话,就是两派一同出局。若如此,六派去其四,余下武当、峨嵋两派。
武当虽强,但以芷若私下观察揣度,这次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少林派、华山派、昆仑派、峨嵋派四派比较主动,余下武当、崆峒两派,则是看在六大派守望相助和正魔不两立的大义下,多少有些随大流。崆峒派还好,其在六大派居末,对这种集体活动一向比较积极,而武当派,则真的是比较消极的,虽然出场阵容不凡,但更多是一种对立场的表态,若是张无忌表明身份,难保会借坡下驴,退出纷争。余下则只有峨嵋派。
峨嵋派如何解决,芷若还真不知道。不过,看在张无忌已经连胜两阵的成果上,她真起了帮他一把的心思。若是他真能单挑六大派成功,在场诸派长老名宿都是要脸之人,哪怕如灭绝师太这般深恨明教的,也会承认结果,拂袖下山。
而有了这次调解成果,至少短期内,明教与六大派不会明面上再起大的纷争。六大派要脸是其一,而各派单独对敌明教,也是难有胜算是其二,至于明教受此大挫,又有张无忌这番施恩,无论如何,哪怕是看在张无忌的面子上,对这次调解结果也不会公然撕毁。这样,短期内,明教与六大派还真能和睦一阵子,有这个时间,反元大业定然会有大的发展。
这就足够了。
至于本派私仇,其实都在杨逍一人。芷若已下定决心,待反元大业无碍后,只要她还活着,都要杀掉杨逍,以祭师伯、师姐在天之灵。
当然,她之所以又生出帮衬之心,关键还是张无忌只说了一半的“秘辛”。
虽张无忌已做验证,但芷若总觉得哪里有不对。张无忌说此人一心挑拨六大派与明教内斗,更让芷若心生不安。
所以,秉承“敌人希望你做的事情反倒不能做”的朴素理念,又逢张无忌一路过关斩将,将一件本不可能的事情推进到了大有希望的境地,她反倒生出了帮衬一把的心思。
听到灭绝师太讲完这正反两仪刀剑之术的原理后,芷若略有所悟后,忽然朗声道:“师父,这正反两仪招数虽多,终究不脱太极化阴阳两仪的道理。以弟子看,最厉害的还是四位前辈脚下步法的方位。”
她声音清脆,张无忌虽在力战之中,仍听得清清楚楚,一瞥之下,见说话的竟是周芷若,心中不禁为之一动。
一众弟子当中,灭绝师太最喜的还是这收入门下不久的幼徒。尤其此番远征西域,一路上表现甚是出众,既有指挥若定的大将之风,又能身先士卒,杀起妖人来毫不手软,此时早把出征前徒弟劝谏时的不快抛之脑后,听她如此评价,当即颔首:“你眼光倒也不错,能瞧出前辈武功中的精要所在。”
芷若似自言自语:“阳分少阳、太阳,阴分少阴、太阴,是为四象。太阳为乾兑,少阳为巽坎……”又朗声道:“师父,正如你所教: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昆仑派正两仪剑法,是自震位至乾位的顺;华山派反两仪刀法,则是自巽位至坤位的逆。师父,是不是啊?”
灭绝师太听徒儿指了出来,心下甚喜,点头道:“你这孩子,倒也不枉我平时教诲。”
灭绝师太欣悦之下,没有留心,但周围不少人却投来疑惑的目光,只觉得两人相近说话,何必中气十足?
芷若见状,索性佯装天真,拍手道:“师父,是啦,是啦!咱们峨嵋派的【四象掌】圆中有方,阴阳相成,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而动者为天,方而静者为地,天地阴阳,方圆动静,化繁为简,以一驭众,似乎比这太过繁复的正反两仪之术又稍胜一筹。”
灭绝师太素来自负本派【四象掌】为天下绝学,听爱徒这般说,更是受用,遂微笑道:“道理是这么说,但也要瞧运用者的功力修为。”
张无忌武功远高于华山昆仑四人,只因不明这正反两仪刀剑之术的要旨,想不出破解之法,又不能以轻功避敌,这才深陷阵中。此时听到芷若说及四象顺逆的道理,精神顿时为之一阵,再观察四人步法招数,果然是四象八卦之演绎。
这四人剑阵,若是均为高明之士施展,张无忌即使明其义理,也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然华山昆仑四人,虽是各派长老、掌门,但所学尚浅,并不曾得两仪招数的精髓。这确是张无忌之大幸,只是略作观察,他便想到七八种破阵之法。
只是他转念又想,若自己马上破阵,会不会被人猜到是周姑娘提醒所致?那灭绝师太尤为心狠手辣,自觉绝不能连累了周姑娘。莫不如过一会儿再破阵,这才稳妥。
张无忌这么一想,就没有急于破阵,而他已明这剑阵要旨,虽不破阵,但腾挪间也逐渐从容。
芷若见他迟迟没有破阵,心中不禁生疑。不过她知道这位昔日伙伴功力修为极高,所以按下心中焦躁,仔细观察,这一看果然发现端倪:张无忌处境看似仍然危险,但躲闪间却总能无碍,相较之前的险象环生,大为不同。
芷若便知其已有所得,再一细思,便大约猜出其心思,心中不禁一暖,同时也真正便放下心来,专心观战。
果然,数十招后,张无忌身法一变,先人一步“卡位”,只用一招就打乱了四人出招顺序。
一招破,全阵破。华山昆仑四人自乱阵脚,就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时被抽掉了一个零件一般,刀剑互砍,竟就“自相残杀”起来。转眼间,正反两仪之阵即破。
华山派、昆仑派下线!
当然,中间又发生了何氏夫妇心有不甘暗施偷袭,结果反而误中副车,杀了华山派那半死不活的掌门人鲜于通,以致华山昆仑结怨,这就是另一番纠葛了。
这一战,芷若看得酣畅淋漓,较之之前几场比试,收获更多。她与师父灭绝师太的交流虽然故意放大了些声音,但所说的话,也确属其心意。
正反两仪之术变化之繁多,确实是天底下一等一的武功。但义理玄奥,易学难精,如华山昆仑四人这般,虽已是一派掌门或长□□武至少也有数十年光阴,却仍然只掌握了三四成的本事,不能深悟其理,就只能拘泥于表面变化,看似繁多,但若遇到张无忌这般顶级高手,就能被人轻易窥破虚实,精准出招,倾刻破解。
虽然如此,这一刀剑之阵,其威力之大,也非一般高手所能敌的。尤其是这基于两仪四象八卦的步法,竟能使得华山、昆仑两派之人,即使过往从未合作,也能片刻间组成刀剑之阵,并且运转畅通,全无阻碍。
再回想峨嵋派之四象掌,芷若不禁暗嘲自己身在宝山而不知。
峨嵋派要有自己的剑阵,而这剑阵之步法,必然要从两仪四象八卦义理中来!
四象掌的配套步法就很好。
不过正反两仪刀剑之阵,更多的是以多打少,乃是江湖对敌之手段。峨嵋剑阵,除了要有以多打少的对内包围之阵外,还要有以少打多的对外御敌之阵。
所以不能全然搬抄华山昆仑这一套。
另外,张无忌破解华山昆仑四人刀剑之阵的武功也很有看头,芷若仔细回忆、复盘,觉得某些招式很有些借力打力的意思,且不止如此,其运劲用力之巧妙,真令人拍案叫绝。
果然,即使内力不足,若能巧妙运劲用力,也能成为内力的“倍增器”。
与之相比,自己的【流风回雪】,在运用内力反弹上的法门,确实独树一帜,但运劲用力的技巧,则粗疏太多。
嗯,很好,很好,可以借鉴,必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