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追书网 > 【综武侠】峨嵋剑仙 > 第33章 倚天剑寒(33)

第33章 倚天剑寒(3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山麓一战后,六大派休整一日。第二天,共同启程,向光明顶进发。

经昨日一战,明教力量大损。六大派一路通行,没有遇到特别强力的抵抗。芷若一边上山一边观察,发现光明顶自山脚至山顶,一路上颇多险关险阻,若能有一两个一流高手坐阵,再加上几十个得力人手把守,六大派想要通过,还真不易。然而,可能是昨日一战已将明教的脊梁骨打垮的缘故,这些险关的防御力量都很一般,在一流高手成打论的六大派面前,几乎形同虚设。

不过随着大部队接近峰顶,明教教众的抵抗也渐层增强,至后续,更是调度有方,排兵布阵颇有章法,显然是有高明之士在进行指挥。只是芷若心中存疑,有此本事,自当早早出手,非得如今才指挥调度,不觉得有些太晚吗?

现实也正是如此,眼见胜利在望,六大派众人都士气高昂,爆发出了绝强的战斗力,而明教沿途布置的重关险碍也已大多失守,余下寥寥几处险阻,虽然及时调度增援,并借地利让六大派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大势已去,六大派不惜伤亡一路强攻,这些险阻也都一一攻克拔除。六大派清晨攻山,未及正午,就已杀到光明顶大厅所在。

芷若随人流过了围墙,只见峰顶有房舍几十间,中间是空旷场地,此时已黑压压的站满了人,他们六大派按派组队,站在东面,西面则是明教诸人,不过百余人,十之八九身上鲜血淋漓,或坐或卧,一幅大势已去的模样。

芷若所认识的韦一笑、殷野王都在其中,另外,在他们身边还多了不少生面孔。不过芷若不认识,自有认识的人,没过多久,她就打探清楚了这些人的身份:“白眉鹰王”殷天正,“五散人”彭和尚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布袋和尚说不得、周颠。

还有早闻大名的光明左使杨逍。

芷若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传言中害死师伯孤鸿子、师姐纪晓芙的大仇人,只见他约莫五十余岁,身穿白色粗布长袍,作书生打扮,相貌俊雅,面有皱纹,不免略带衰老凄苦之相。此时盘膝于地,行动艰难,眼见身负重伤。其身旁还有一少女相伴,侧坐垂首,看不清相貌,却不知是何人。

非止是杨逍,整个明教的高层,大都身负重伤,行动自如的,只剩下殷天正一人。

芷若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负的伤,可能是与其他门派打斗时吧,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其他五大派若真有此战绩,早该大肆公布出来,何必遮遮掩掩呢?但若不是六大派出手,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个问题想不通,芷若心中不禁有了一种隐忧。

事已至此,俨然大功将要告成。

但她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想象中那么顺利。

果然,面对生死存亡之危机,殷天正提出,按照江湖比斗的规矩,一对一进行邀战。

这若是两军对垒,肯定是笑话一般。然而六大门派远征光明顶,成就固然堪比军队万里远征,但究其根本,却终究是江湖人士间的江湖争斗,而江湖纷争自然用江湖规矩。

所以,殷老头的提议,六大派高层同意了。

当然,这也很有可能与当前的形势大好有关。

芷若对此深感无语。

不过,这与她无关。何况一流高手间的比斗,何等难得?芷若也权作一次难得的观摩体验,兴致勃勃的当起吃瓜群众。

明教一方,能够上阵的只有天鹰教各堂各坛、明教五行旗,以及光明顶上杨逍属下的天地风雷四门中的好手,其中算得上一流高手的寥寥无几,战不过一个时辰,一个个便非死即伤,只剩下殷天正一人。

白眉鹰王殷天正果然是天下有数的大高手,华山、少林连上三人,均被他一一打败。

随即轮到武当派。

武当七侠,嗯,现在应该说是武当五侠,均是当世有名的一流高手。殷天正虽然武功卓绝,但一人轮战六派群雄,失败已是迟早的事。不止是芷若,其余人等也都觉得,武当五侠下场,殷天正再无幸理。

当先出场的是武当四侠张松溪,两人空手比试拳掌,身形转动,打得快极,数十回合后,突然间四掌相交,形成比拼内力之局面。

一阵令人揪心的静默后,两人齐声大喝,四掌发力,各自退出了六七步。随后张松溪表示,自己多退一步,输了半招。随后躬身一揖,神定气闲地退了下去,尽显风度。

随后武当七侠莫声谷上阵,用剑比试,殷天正则取一铁棍作兵刃,两人倾刻间便交手百余招,芷若在旁看得入神,既钦服于莫声谷剑法之高妙,又从殷天正大巧若拙的应对中大有所获。

她心想:前世中她曾听闻一句话叫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莫七侠的剑招疾如闪电,应当算是得“快”吧,而殷鹰王之应对,看上去却是招数呆滞,东打一棍,西砸一棍,似乎不成章法,然则每一棍,都恰好打在最恰当的位置,要么是攻敌之必救,要么是提前封堵莫七侠后续剑招,看上去慢,却能以慢制快,可见,所谓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不尽然,快慢之间,没有绝对之高下。

然而,想要做到殷鹰王这般提前“预判”,却比练习快剑还要艰难,既要有足够的见识和经验,又能在毫秒之间做出判断,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慢,也只是出招慢,但思考如何出招,却是半点也慢不得。

至于如何做到毫秒之间准确预判,也许是靠战斗直觉,也许是靠飞快的计算。也许这两个思路都对,不过,对芷若来说,靠直觉实在是太过玄学,与其靠玄学,还不如靠数学——虽然数学是真的难,但也是真的可靠。

芷若在这边暗自思索,场上形势却突然大变,却是莫声谷眼见快剑不能取胜,忽然剑招再变,由轻灵快捷而变飘忽不定,正是武当派的顶级剑法“绕指柔剑”。

这“绕指柔剑”一出,方向难测,殷天正果然不能再守拙驭巧,只能与其以快打快。芷若心想,这却不好。果然,数招后,莫七侠一声清喝,一剑刺中殷天正之左手上臂。然则殷天正同时右臂一伸,竟陡然间长了半尺,在莫声谷手腕上一拂,挟手将他长剑夺过,左手已按住他肩贞穴。

这一招真是神乎其神,便听静玄师姐低声道:“这是鹰爪擒拿手,白眉鹰王的成名绝技,果然名不虚传。”

这一场较量,直看得芷若目眩神迷、如痴如醉。莫声谷的七十二路绕指柔剑变化之精妙,实属巧夺天工,剑芒如蛇芯,飘忽不定,指右而刺左,击上而中下,神妙难测,以致以殷天正之能,也不免中招,更当场叹道“老夫纵横半生,从未在招数上输过一招半式。好张三丰,好张真人!”

不过殷天正虽中剑,但其临场之发挥,也实属高妙,尤其是一招鹰爪擒拿手,竟能反败为胜,若其击实,则莫七侠之肩头定被捏碎,只是其终究收手,这才让莫七侠免此重伤。

不过,这一比斗,终究还是殷天正赢了。

武当五侠俱是光明磊落之人,败了就是败了,莫声谷坦诚失败,自动退场。

接着上阵的是武当首侠宋远桥。

战至此时,殷天正已然气衰。不过宋远桥气质儒雅,也确实一派君子风度。先是为殷天正止血裹伤,而后又不动内力,与殷天正纯粹比试拳掌招式。

这场比试又是一场武学盛宴,无论是宋远桥,还是殷天正,都是不弱于灭绝师太的武学宗匠,两人对阵,一拳一脚都大有讲究。尤其是此刻两人不是实打,似乎分别练拳,各打各的,那就愈发考验招式之精妙,对于旁观之人来说,友好度不止提升了一星半点!反正芷若是看得极为投入,收获也很大。

总的来讲,殷天正大开大阖,招数以刚为主,宋远桥则走的是以柔克刚的路子,两人人见招拆招,忽守忽攻,转眼见就斗了百余回合,最后两人双掌双拳,胶在空中,呆呆不动——拆到这一招时,除了比拼内力,已无他途可循。

两人说过不比内力,斗到此处,已没法再比下去,便以和局收场。

这场比试虽不用内力,但见招拆招之处,更耗心力,此时殷天正脸颊涨红,头顶热气袅袅上升,俨然强弩之末。而武当派中尚有俞莲舟和殷梨亭两人未曾出场,此时任意一人下场,都可一竟之功,然而两人却迟迟未动。

芷若一时不解,倒是一旁的贝锦仪师姐一下子就瞧出端倪,见她似有不解,便低声道:“俞殷二侠都是侠义之士,必是觉得乘人之危,胜之不武。”

芷若这才恍然大悟,她虽在峨嵋派受教八年,但骨子里还是受另一世的“三观”影响多一些,有的时候就不能及时代入侠士的思维思考问题。

不过江湖世界,人人自诩侠义,但真正的侠义之士终究还是少数。俞殷二侠固然迟疑,但有人却不觉得有必要和魔教中人讲什么侠义。只见崆峒派中一个矮小老者纵身而出,轻飘飘地落在殷天正面前,说道:“我姓唐的跟你殷老儿玩玩!”语气甚为轻薄。

芷若认得他,却是崆峒派“崆峒五老”之三的唐文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