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追书网 > 【综武侠】峨嵋剑仙 > 第34章 倚天剑寒(34)

第34章 倚天剑寒(3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段时间的并肩作战,芷若也看出来了,这“崆峒五老”虽然辈分不低,名头甚响,但武功着实配不上他们的辈分,以芷若看,也就与静玄师姐一个层次。

这样的人上来捡便宜,怎么说呢,反正芷若心里想的就是七个字——“虎落平阳被犬欺”。

然则病虎也是虎,唐文亮上来不过几招,竟被殷天正擒住,双臂双腿均被其施以“鹰爪擒拿手”折断后,整个人被扔在地上。旁观众人见殷天正于重伤之余仍有这等神威,无不骇然。

崆峒派人人脸上无光,眼见唐文亮躺在地下,只因和殷天正相距过近,竟没人敢上前扶他回来。

过了半晌,崆峒派二老宗维侠站了出来,右足踢起一块石头,直向殷天正飞去,口中喊道“白眉老儿,我姓宗的跟你算算旧账。”

他这一脚踢石,不过是顺便来点气势罢了,哪曾想这块飞起的小石子竟真的击中殷天正额角,立时鲜血长流。

这一下谁都大吃一惊,再仔细看,殷天正强弩之末,已是半昏半醒,哪能避让?此时哪怕一童子上前,也能将他击倒在地。

宗维侠见此良机,便要上前痛下杀手。这时武当二侠俞莲舟走出,却是心中不忍,上前阻挡,言下之意是留下殷之性命。然而宗维侠怎肯放过此等扬名良机,大声说道:“俞二侠,咱们六大派来西域之前立过盟誓。今日你反来回护魔教头子么?”

此话一出,俞莲舟只能退让。

至此时,俨然大局已定。便听得盟主少林派空智大师向诸派发号施令,或诛灭在场的魔教余孽,或搜索漏网之鱼,或取火焚烧光明顶,又令少林弟子取法器,诵经文,为六派及魔教死难者超度,“化除冤孽”。

在场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也俱知大势已去,一齐挣扎爬起,盘膝而坐,念诵明教的经文: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万事为民,不图私我。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芷若心生恻然,她听这几句经文,其经义绝非邪教,至少当年创设明教之人,定是心怀天下、怜悯世人的大哲。只可惜任何组织,哪怕初衷极好,但时间长了,总会弊病丛生,甚至走向歧途。

她这些日子与其余五大派并肩作战,平时交流也知晓了不少明教为恶之事,其中固然有夸大之词,但明教传承至今,良莠不齐已是定论。其实远的不说,只说杨逍□□师姐纪晓芙,无论从何处讲,都是恶行。

只是如今天下反元之义军,多数都是明教教众举义,或者打着明教旗号,却不知这明教总坛今朝覆灭,对反元大业是否会有影响。

然则这也不是她能决定的了,事已至此,终究多想无益。

然而,正这时,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人群中跃出,抢身挡在宗维侠身前,说道:“且慢动手!你如此对付一个身受重伤之人,也不怕天下英雄耻笑么?”

芷若定睛一瞧,心中大吃一惊,原来这少年她认识!

正是张无忌!

却不知他从何而来,是一路跟着过来,还是又有别的变故?

这人倒还是一如既往的宅心仁厚,当然八成也与他父母分别出身武当派和天鹰教有关,尤其是此时危在旦夕的是他的新外公。只是上一次救下锐金旗只需面对灭绝师太的三掌即可,这一次若是想救下明教所有人,可没那么容易了。

他这般强出头,可该如何收场?

她心中虽担忧,但担忧的是他一人对敌六大派,至于应对眼前的宗维侠,她倒不曾担心。

果然,宗维侠见说话的是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甚是轻视,当下便要将他推开,结果少年郎也是一掌拍出,只听砰的一响,宗维侠连退三丈,才踉跄站稳。

宗维侠惊疑不定,问其姓名,果然又以“曾阿牛”搪塞。一边说着,一边伸掌贴在殷天正背心,为其疗伤并输送内力。

须臾之后,殷天正神完气足,昂然挺立,便要再战。

殷天正既然还要再战,那就是约战尚未结束,空智大师颇有风度,左手挥动,令各派暂停脚步。

这时便见张无忌低头与殷天正交流起来,芷若心中了然,这是作外孙的要替外公上阵呢。果然,片刻过后,就见张无忌站出来,表示由他来接宗维侠的七伤拳,并来了句“少林神僧空见大师,当年不就是丧生在贵派七伤拳之下么?”

这话一出,六大派众人颇有耸动,此事芷若也略知一二,相传空见大师丧身洛阳,极似中了崆峒派“七伤拳”的毒手。不过经少林寺查证,当时“崆峒五老”均在西南一带,不可能做下此事。而当时洛阳客房外墙上写着“成昆杀神僧空见于此墙下”十一个大字,乃是金毛狮王谢逊嫁祸其师成昆的经典留言,于是断定此事乃谢逊所为。

果然听了此话,宗维侠当即驳斥。而张无忌则言,当时情形,没人亲眼目睹,如何只凭墙上十一个血字就断定是谢逊所为。

芷若场下听了微微摇头,她猜测张无忌是想为其义父谢逊正名,但当年谢逊丧心病狂,到处做下血案,均假冒其师成昆之名,意图嫁祸。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他这番嫁祸他人之举早被人查实。

其实,张无忌所言也不无道理,尤其是从查案的角度讲,确实存在一种可能,即有人利用他嫁祸成昆这个套路,又冒谢逊之名,行江湖仇杀之实。但问题是,谢逊所犯下之罪行,大半都已证实,而且是人证物证俱有、不能翻案那种,因此其名声早就丧尽,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谢逊当年如此丧心病狂,也就别怪有人借他的丧心病狂往他身上泼脏水了。

想到这里,芷若不禁要对张无忌这位义父吐槽,这位明教的护教法王大人,不知因何事与他的授业恩师成昆反目成仇,有的说是成昆酒后乱性奸辱了谢逊的妻子,有的说是谢逊为向魔教献媚欲暗害恩师成昆,只是事泄不成,遂恼羞成怒,誓要致其于死地,众说纷纭,曲直难论。但单说谢逊故意残杀江湖无辜人士并留字“杀人者成昆”来陷害成昆并逼其现身这个策略,不仅残忍邪恶,而且还特别愚蠢。毕竟成昆不是哑巴,而中原之大,难道成昆就不会现身于旁处为自己解释吗?难道他就不会找上少林、武当这样的名门大派为自己解释吗?为何非要与谢逊见面呢?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人都知道留字“杀人者成昆”的是谢逊后,他继续这样做,等于在不断给自己增加仇敌,同时也在败坏明教的声誉——要芷若说,明教与中原正道门派帮会互看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偏偏这个时候让六大派兴师讨伐,除了明教内敌虚弱让人觉得有机可趁外,谢逊这样的杀人恶魔为明教拉仇恨,也应当是一个重要因素了。

果然,张无忌这套辩解,非但没有取信于人,反而激怒了少林寺僧人,便有一法号圆音的独目僧人站出来,大声斥责,并加辱骂。芷若便见张无忌双目通红,满含悲愤,但又竭力克制,问那僧人道:“贵派有一位圆真大师呢?请他出来,在下有几句话请问。”

圆音道:“圆真师兄?他怎么还能跟你说话?你快快退开,我们没空闲功夫跟你这野少年瞎耗。你到底是谁的门下?”

只听张无忌道:“在下并非明教或天鹰教中人,亦非中原哪一派的门下。这次六大门派围攻明教,实则是受了奸人挑拨,中间存着极大的误会,在下虽然年少,倒也得知其中的曲折原委,斗胆要请双方罢斗,查明真相,谁是谁非,自可秉公判断。”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众人轰然大笑,嘲笑讥讽之语更是不绝于耳。整个广场宛若一片菜市场般。

芷若却是眉头紧蹙,她以为自己认识的张无忌应当不是喜作大话之人,他既如此说,应当是了解了些许内幕,只是此时此地,他一个无名少年,如何能让众人信服?见他被众人大肆机笑,也只能黯然不语。

张无忌倒是毅然无惧,环顾四周,朗声道:“只须少林派圆真大师出来,跟在下对质几句,他所安排下的奸谋便能大白于世。”

这三句话,虽在数百人的哄笑声中,却人人听得清清楚楚,可见内功之精纯。众人心中都是一凛,轻视之心大为收敛。

圆音气喘道:“臭小子恁地奸猾,明知圆真师兄已不能跟你对质,便指名要他相见?你何以不叫武当派的张翠山出来对质?”

这话一出,不止武当派诸人脸有愠色,就是张无忌,虽然心性敦厚,听其辱及先父,怒不可遏,愤然出手,竟一举将之擒拿,并夺其手中禅杖,就要当头一击。

少林僧队中同时抢出两人,两根禅杖分袭张无忌左右,却不想张无忌武艺甚是高强,纵身一跌,便飘至数丈之外,而半空中双足分点,两位少林僧人就同时仰天摔倒。

少林诸僧这时和他相距已七八丈远,再想救援已是不及,眼见这少年愤然至极,手中禅杖高举,只要落下,圆音必然性命不保。

然而这少年却脸色渐转慈和,最终竟将圆音放下,缓缓说道:“圆音大师,你的眼睛不是张五侠打瞎的,不必如此记恨。何况你们那日去到武当山上,逼得张五侠夫妇自尽身死,什么冤仇也该化解了。大师是出家人,慈悲为怀,何必对旧事如此念念不忘?”

圆音死里逃生,呆愣片刻后,便接过少年递来的禅杖,低头退开,脸上似有羞惭之色。

少林诸高僧、武当诸侠听了少年这几句话,也都不由得暗暗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