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追书网 > 【综武侠】峨嵋剑仙 > 第12章 倚天剑寒(12)

第12章 倚天剑寒(1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

相比经络,若是随意将内力引导至身体其他部位,内力失控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还是用“水”来做比喻,正常情况下,内力之“水”受经络这个“天然河道”的约束,自然能够相对稳定的“流淌”,但若是将内力之“水”不沿经络,而是自主开辟一条新路线,那么这等于让“水”在旷野平原中流淌,虽然武者为它提供了动能,但没有河道的约束,在流向目的地的过程中,内力之“水”会在很大程度上散逸、流失,真正抵达目的地的十中无一。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可怕的是,内力不是普通的“河水”——哪怕是普通的河水,在溢出河道后,也会给周围的村庄、农田带来巨大的破坏,更何况内力这种蕴含能量的“水”,只会将沿途的“村庄”“农田”带来更暴烈的破坏。而其最终导向的结果,轻则造成严重内伤,重则全身瘫痪甚至丢掉性命。

所以,但凡内功初入门径者,都不会去做这等妄人。

但,这是将内力之“水”随意引向“旷野”,若是在引“水”之前,修建新的“河道”呢?

理论上是安全可行的。

但要如何做到呢?

经络这种可以容纳内力的“河道”也是可以人为制造的吗?

致力于“内力研究”的“科学家”周芷若女士表示,制造经络当然不可能,但只是制造具有“容纳内力流通”这个单一功能的“新河道”,还是有可能的。

原理其实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经过芷若的多番小心尝试研究发现,内力是有“记忆”的,尤其是被“内视”等方法加深了“精神印记”的内力,虽然是浅表化、远远达不到道家所说的“以意领气”的境界,但多少还是与人的精神意识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有这个联系做引,小股内力在引导下经过一段没有经络的新路线后,就会形成“记忆”,那么之后,这股内力就无需意识牵引,在经过这个“新开的端口”后,就会自主流入,如此反复,一点一点的细致打磨、冲刷,就能渐渐开凿成“新的河道”来——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更像是让这里的血肉熟悉内力、接受内力,最终将这一小块血肉改造成能够与内力共存、甚至储存内力、通行内力的“特殊血肉”。在一小块血肉改造完成后,就得到一段“新的河道”,然后内力再从这“新的河道”出发,去改造或者“开凿”下一段河道。

相比经络的自成一体、周天闭环,“新的河道”如果只开凿出一段来,内力不能循环流淌,也是无用,只能说是废河道。唯有开凿到与经络或丹田连接形成局部闭环,才能让内力在其中运行。

本来开凿“新的河道”就极耗精力和内力,而且效率还十分低下,而开凿成功后,通行内力的效率也远逊经络,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而这,还是内力掌握到芷若这种程度的武者才能做到,普通的武者,连掌控内力流速、走向都做不到,属于“天然河道”的经络都还未曾疏通好,又何谈开凿新路?怕是连想都未曾想过;即使想过,也是束手无策。

但对于芷若来说,这个“实验”还是蛮有意思的。

她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利用闲暇时间,尝试在体内再开凿一套“新河道”——能够自成循环的“第二经脉”。

一则,熟练掌握内力的芷若,通过以意领气,以“内视”之法操纵“气刀”等方式,开凿“新河道”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累是累了点,效率也不高,但一点一点的磨,总能看到成果。

二则,自然是研究探索“内力”的兴趣所致。

其三,虽然还没想到这样做成功后,具体有什么用。但芷若本能察觉,如果真能在体内自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外,再另建一套自成循环的“第二经脉”,必然会有大作用,甚至会让自己的求武之道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第二经脉”的走向,一个方案是继续按正常经脉的走向并行布置,这样就算是体内真的又有一套后备的经络系统了,但缺点就是,这“第二经脉”真的就只是后备系统,而它的作用,似乎并不应该仅局限于此。

芷若思来想去,也没有个稳妥答案,最后决定边试边想。具体说,就是先选个别部位先行试验一下,反正这也是个慢功夫,试验感受不对头,再改就是了。

芷若先选了左手臂,她的初步想法是,沿着骨骼和主动脉的走向,仿照动静脉间的血液循环机制,从丹田打通一条直到手掌的“第二经脉”左臂主脉,然后在掌指之间打通更多的小通道,这样,这条人造的“第二经脉”虽然总体上还是个“单向车道”,但起码在末端的指掌间可以形成微型小循环,如此,在施展武功时也会更加自容。

这条实验性质的左臂经脉,芷若比照手三阳、手三阴,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左手四阳经”,这只是个“单向车道”,未来当然要建成“双向车道”,那就再叫“左手四阴经”。

除了开凿“新的河道”外,利用“内视之法”带来的对内力的解析和更高的掌控力,芷若还尝试着对全身所有脉络、玄关进行打通、拓宽。

这实际上也类似于上一世经常听到的那句话“打通仁督二脉”,因为修习内功,功法各异,但无法哪种功法,修习内力时都无需也不可能调动全身所有经络参与。待内功初成后,内力也只会按照相关的几条经络运行,从实战角度看,其他身体部位没有内力流经、穴道仍旧堵塞,与敌打斗时自然不能从心所欲的发挥内功力量。从修习内功的养生初衷讲,其他经络、玄关堵塞,也没有达到滋养全身的效果。

所以内功初成后,都需要修习者自行调度内力,去打通全身经络和玄关。但这是个大工程,就好比控制“河水”去冲刷打通已经堵塞的“河道”,固然“河道”本身已经存在,但“河水”狂暴,何等难以控制,想靠“河水”冲开“河道”,本身就是个笨功夫,只能耐着性子磨。

效率既低,又易失控,绝大多数武者,终其一生,也难以打通全身一半的经络玄关。而能够打通者,对内力的控制就会大大提升,而且无需自控,内力即在全身经络流转,哪怕不讲实战,对人体的改造提升也是极为显著的。所以,古之绝顶高手,无不是全身经络玄关全部或至少仁督二脉被打通。而这样的人,要么是绝顶天才,要么是有大机缘。

既然知道这个方向,芷若当然也不会放弃。尤其是她靠“内视之法”和对“元粒”的精神渗透,对“河水”的掌控程度远迈常人,冲刷堵塞“河道”的质效也远超常人。

不过即使如此,要想全面打通,那也是数十年后的事情了。好在芷若性子细腻沉稳,知道这是个慢功夫,也不着急,只是按部就班的推进,反倒暗合了内功修炼的要旨。

上述这些理解,有的是芷若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的结论,有的则是她依据“实验研究”加上自己的理解给出的推测,其中也难保疏漏甚至是谬误。不过,至少基础性的一部分应该是对的,或者大部分是对的。

当然,疑惑也还有很多,比如,“元粒”就是组成内力的最小单位了吗?“元粒”之下还能不能继续分解?比如,有的内力为阴,有的内力为阳,内力属性是什么造成的,等等。但芷若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和现实条件,对内力的探索基本上只能到这里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的时候,学会适度,人生才会适意。

况且,研究到这个份上,对她来说也足够了:好奇心得到了基本的满足,而武学修为,有这些研究成果指导,也够用了。

一者,在研究内力的过程,她为了推进研究而掌握的一些技巧,比如强大的精神力、如臂使指的意念操控之法、内力塑刀时练就的内力压缩之法等等,在修炼内功和学习创新一些战斗技巧时,都很有用。依托这些研究带来的理解,芷若的武学进境极快,除了内力修行这个需要时间积累的以外,其他方面,无论是对内力的运用,还是剑法、拳脚、暗器、轻功、身法等等,都学得又快又好,令灭绝师太极为满意,令众师门姐妹又惊又羡。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实验研究”带来的,比如剑法、拳脚等的学习,与她另一世练习舞蹈的经验也很有关系。

二者,“内视之法”的成功和提升,让她的“意识视野”也大为扩展,不仅仅是丹田,随着内力搬运周天,人体的经脉穴道也完全展现在她眼前。内力在经脉间是如何运行的,哪里的经脉更加堵塞,都“一目了然”。这对她修炼内功、活用内力显然都有助力。

三者,也是最关键的,即在“观察”到了“元粒”的存在后,芷若发现自己的意念对内力的渗透、“标记”,明显比以往更深入,操控起来也明显更容易。而且,对内力的分割效率也大为提升——只要意念一动,就可以随时从丹田和任何经脉分出任何大小的内力。

这同样非同小可。

虽然并不能提升芷若的内功修行积累,但却能大大提高芷若的内力质量——在“观察”到“元粒”后,芷若也发现,“元粒”与“元粒”之间,还充斥着很多“杂质”;而凭借已经能够直接“标记”“元粒”的意念渗透,芷若对内力的操控程度大大提升,而这也更方便了对“内力”的“提纯”。

“提纯”后的内力,相比之前,总量几乎缩小了三分之一,但无论是威力、运行速度、反应力等等,都远胜于过去的内力。

只不过,做到这一步时,已是芷若在峨嵋派习武的第七个年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